傳統反硝化技術簡介
西安反硝化濾池是指反硝化細菌將硝酸鹽(NO3-)中的氮(N)通過一系列中間產物(NO2-、NO、N2O)還原為氮氣的生物化學過程?,F有的生物脫氮技術主要有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工程實踐及相關研究表明生物膜法的反硝化脫氮效果遠運優于活性污泥法,.具有代表性的生物膜法為反硝化生物濾池和反硝化深床濾池。
目前很多研究者對適用于城市污水處理廠處理總氮的反硝化生物濾床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但是對工業廢水的脫氮研究較為欠缺。工業廢水的主要特點是水質水量變化較大,總氮濃度較高,反應系統必須具有極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反硝化生物濾床盡管提高了抗沖擊負荷能力,但是這種抗沖擊能力主要來自于濾床有效過濾納污層,如果濾床堵塞,反應系統極易崩潰,導致出水水質惡化,不能達標排放。
傳統反硝化主要為上向流反硝化濾池及下向流式深床濾池工藝,這兩種技術由于都集深度脫氮(反硝化)、除磷、過濾截留除懸浮物(SS)及占地面積小等綜合優勢,近年來在市政污水的提標改造深度處理領域應用較多。
然而,經多年的工程檢驗,以上兩種形式的反硝化濾池均存在很多不足,其中主要體現在:抗負荷沖擊能力不強、容易發生堵塞(氣塞及截留的SS堵塞)、反洗頻繁及反洗不徹底、反洗廢水產量大等缺陷,導致運行不穩定,運行成本高,操作復雜,尤其是針對工業廢水,面對對總氮去除量要求較高的項目(如TN去 除量大于20mg/L),其技術缺陷尤為突出。
具體不足如下:
1)上向流反硝化濾池在長時間的污水處理過程中填料易于板結,從而形成污水短流,大幅降低了生物傳質及處理效率;
2)傳統的生物濾料無論是陶粒還是石英砂,其比表面積有限,尤其是后者,表面基本不具備掛膜能力,僅靠床層的表面截留能力來維持污泥量,一旦系統來水有波動,則有限污泥濃度無法及時滿足處理要求;
3)傳統反硝化濾池所選用的填料粒徑過小、堆積密度過大、過流及床層阻力大,不利于長時間運行;
4)缺乏**生物濾層的反沖洗技術,普遍采用氣水聯合反洗模式,反洗不徹底、反洗產生的廢水量大,-般反洗廢水量介于3%~8%之間;
5)下向流深床濾池極易發生“氣堵”,針對總氮去除量較小的市政污水(一般TN去除率<10mg/L),運行過程中一般2~3h需要反洗驅氮,當面對需求為總氮去除量大于20mg/L時,其反洗驅氮更為頻繁,容易影響系統的穩定運行,操作繁瑣,反洗能耗高。
I-BNF技術簡介
針對傳統反硝化生物濾池和反硝化深床濾池所存在的技術缺陷,本技術在結構上做了技術創新,研發出了**內循環反硝化生物脫氮濾池系統(英文名稱: Internal circulatingnitrogen biological filter, 簡稱: I-BNF),該系統.大的技術優勢在于:
A應 用范圍廣
其不僅適用于普通市政污水處理廠脫氮處理,更適用于水質水量變化大的工業廢水,如焦化廢水、垃圾滲濾液、RO膜后濃水等其它高鹽、高毒性有機廢水的脫氮處理。
B抗沖擊負荷能力極強
由于本系統結構的特殊性,系統內的微生物活性極高,可以很好的緩沖因短期內水質水量變化所引起的沖擊負荷。
C可以 直接將對低比例硝態氮或非硝態氮廢水脫氮
傳統的脫氮原理是:有機氮廢水**行氨化,再在好氧條件下進行硝化反應,.后將硝化液進入厭氧系統進行反硝化脫氮,工藝流程復雜。此系統不需要氨化和硝化處理,直接在厭氧條件下脫氮,節約占地空間的同時,大大的節約了運行成本。
D反沖洗水量少
此系統除了在結構上進行技術創新外,采用了超大納污能力的改性生物填料,此種濾料的使用,大大延長了反沖洗周期,同時采用特有的脈沖式反沖洗方式,使得單次反沖洗用水量極少,從而減少了反沖洗用水量。
E結構靈活
可根據客戶水質水量量身定制,既可以做大型鋼筋混凝土池體,也可做小型鋼結構池體。
I-BNF工藝系統組成
各種脫氮濾池工藝對比
工程實例及核心構件